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评估深度访谈工作指导意见
苏建院教〔2011〕12号
深度访谈是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项目,是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总体结论的主要指标之一。为认真总结学校教育教学和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深化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工作思维及育人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内涵建设的科学规划,提升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水平,指导广大师生员工做好学习宣传和深度访谈工作,特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工作总体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的通知》(苏教高〔2009〕39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苏教高〔2011〕19号)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迎接新一轮评估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党政机关和教学业务部门,成立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的深度访谈工作小组,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新一轮评估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学院评估方案具体内容,根据深度访谈组的工作安排,以专业剖析材料、说专业说课程材料为基础,按人员类型、工作层次全面开展各层次学习。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工作项目落实到人、计划时间符合进度要求,确保按实施方案完成深度访谈工作。
二、访谈的内容范围
1.领导作用:
·访谈对象:学校领导、教职工
·访谈目的:了解领导对国家高职教育政策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贯彻政策与经营管理学校的能力;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2.师资队伍:
·访谈对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专任教师、学生
·访谈目的:了解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及成果。
3.课程建设:
·访谈对象:教务处、院系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访谈目的:了解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
4.实践教学:
·访谈对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实训教师、学生
·访谈目的:了解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与管理;实践教学效果。了解实践教学建设思路、措施及成果。
5.特色专业:
·访谈对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生
·访谈目的:了解重点建设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果。
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专业建设层面的理念、思路、方法等,本专业数据平台相关数据。
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理念、思路、方法等。
专业课教师:了解所授课程及前后续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内容,重点是所授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等。
公共平台课程教师:所授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内容,重点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等。
学生:对学校、院(系)、专业、就业岗位等的认识,对教师、同学、课程、活动的感受,对学习、生活的追求等。
6.教学管理:
·访谈对象:职能部门、教师、学生
·访谈目的:了解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及运行状况,管理队伍及综合素质。
7.社会评价:
·访谈对象:职能部门、学生、企业
·访谈目的:了解学校招生与就业工作,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三、具体工作意见
由于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的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评估专家根据事先在“状态数据库”、“院长汇报”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的核心问题,以学院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等作为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1、学习思考。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系统开展师生员工学习活动。教工学习:以各总支为单位,利用教工理论学习日时间,统一组织本部门教职员工系统学习上级文件、实施方案、《迎评手册》等材料。学生学习:由学工部、团委、各二级教学部门学工办利用团日活动、班会时间组织进行,并不断深化学习内容,将学习活动贯彻始终。
2、营造氛围。在迎评工作中,由宣传部具体组织开展校园宣传活动:在校园宣传橱窗举办校园迎评专题宣传展览;在食堂集中播放学院专题宣传片;选择校外主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学院网站、《江苏建院》报开辟专栏配合宣传;营造校园浓郁的学习宣传气氛。达到人人了解、人人参与、人人为迎评做贡献,进一步强化全院师生员工爱学爱教的爱校情怀和“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主要学习内容
1.教育部16号文件;
2.省教育厅关于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
3.学院关于新一轮评估方案;
4.学院领导在新一轮评估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5.学院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及特色;
6.学院办学现状综述等;
7.各专业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及特色。
五、主要参考内容
1.师生员工——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和学院迎评《学习手册》;
·学院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主要特色、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
·你所理解的高职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
·你对培养目标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正确解读;
·你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服务教学、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的做法;
·学院校训的内涵理解;
·人才定位于培养目标;
·学院民主办学情况;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院(部)领导、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
·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措施;
·各种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适应岗位;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人才需求的社会调研,专业开发设计、专业方向调整;
·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的基本办法;
·教学质量监控的特色做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的措施;
·在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及效果;
·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安排,课程结构;
·实践课程类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管理、工学结合、双证书、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情况;
·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
·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实验室建设;
·课外活动的安排;
·订单培养与顶岗实习;
·教研室活动开展情况;
·学生就业岗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
·社会技术服务、社会技能培训、师生获奖。
3、精品、重点课程主持人、教师——
·你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
·将素质教育融合在课程教学的办法;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办法;
·教学内容方面的取舍与整合;
·该课程实践条件、内容和环节的确定;
·你所教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课程改革及建设规划;
·你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课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对策;
·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的努力;
·教师教学工作与收入;
·教师的进修与到企业的锻炼;
·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
·对学院建设与改革的建议。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